考试资讯

课程

咨询热线8:00-24:00 400-0999-680

首页 考试资讯考研专业课 2020考研311中国教育史考点:董仲舒教育实践和思想

2020考研311中国教育史考点:董仲舒教育实践和思想

时间:2019-04-23 17:07:10 编辑:leichenchen

       311教育综合中必不可少要考到中国教育史。接下来,北京文都考研网为助统考教育学考生备考一臂之力,特意分享中国教育史考点:董仲舒教育实践和思想,供考生参考。

2020考研311中国教育史考点:董仲舒教育实践和思想

一、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1.人性论基础——人性兼有善恶两种因素

(1)人性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但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发展成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

(2)“性三品说”,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斗筲之性”,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而“中民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同时,他把教育看做是王者的权力,即帝王是顺承天意来承担教育任务的,以此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2.教育的作用:

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对象,强调了教育对人性发展的重要作用。既为“任德教不任刑罚”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又为推崇圣贤和镇压恶人留有余地。

二、道德教育

1.德教是立政之本。虽然主张教化与刑罚并重,但强调以道德教化为本为主,刑罚为辅为末。即“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2.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道德教育内容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封建社会重要的道德规范,相对抽象化;“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封建的道德准则,是高度具体的、必须遵从的。

       以上是北京文都考研网给出的“2020考研311中国教育史考点:董仲舒教育实践和思想”,希望对2020统考教育学考生在复习中国教育史内容时有所帮助。祝学子们,在接下来的备考日子里能顺顺利利,加油!

推荐阅读:

2020考研311中国教育史考点知识总结

2020考研311教育学原理习题总结

2020考研311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我要提分

    • 2020考研鹰飞体验营

    研友互动

    关注北京文都微信

    关注文都考研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