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312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要看的书目较多。为了帮助备战312的2023考研者们,学好专业知识。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出-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思维,供考生参考。
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思维
一、思维概述
1、思维的含义
思维是借助于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2、思维的特征
①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思维的水平。
②间接性: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与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
③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思维是一种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它常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这就需要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不断进行更新和改组。
3、思维的种类
(1)按照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类
①直观动作思维:又叫实践思维,依赖于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具有直观的形式。
②形象思维:是指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进行思维。
③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2)根据解决问题时凭借的知识的性质进行分类
①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作经验思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错误或曲解的结论。
②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根据思维的表现方式进行分类
①直觉思维:人们在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
②分析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而得到合理结论的思维叫分析思维,也叫逻辑思维。
(4)根据思维的方向进行分类
①辐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也就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②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5)根据思维是否有创造性进行分类
①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②创造性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和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4、思维的过程
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具体而言,分为四大过程:
①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是在头脑里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
②比较与归类: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的思维过程。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③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
④具体化与体系化:具体化是指在头脑里把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概念、原理与理论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系统化是指在头脑里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程序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二、概念
1、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与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对事物的特有属性的反映。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那些具体的事物。概念的内涵增加,外延就变小了。
2、概念的种类
(1)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程度分
①具体概念:是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或者说是事物的现状(圆的、长的等)形成的概念。
②抽象概念:是按照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性质、用途等)形成的概念。
(2)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分
①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同时存在,缺一不可的属性形成的概念,如“毛笔”就是由“用毛制作”和“书写工具”这两个不可分割的属性组成的概念。
②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标准,把单个或多个属性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概念。如“好学生”就是把“学习努力”、“成绩优秀”、“乐于助人”等属性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概念。
③关系概念: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概念,如高低、大小等概念。
(3)根据概念形成的自然性可以分为 :
①自然概念:是按照事物自身的特点而形成的概念,如鸟、水、文化、发展等等概念。
②人工概念:是在实验室里,为研究人的思维,模拟自然概念形成过程而人为制造出来的概念。
3、概念的形成
(1)概念形成的含义:是指个体掌握概念所包含的本质属性的过程。概念的形成包括抽象化、类化和辨别三个过程。
(2)概念形成的策略
布鲁纳提出,掌握概念的过程中人们常运用四种策略。
①保守性聚焦: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再一个个地改变这些属性来检验,哪些是肯定的,哪些是否定的属性的策略。
②冒险性聚焦: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每次都改变一个以上的属性来进行检验的策略。
③同时性扫描: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的策略。
④继时性扫描:在已经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一次只检验一种假设,保留正确的假设,放弃错误的假设,最后做出正确结论的策略。
4、概念的掌握
(1)概念掌握的含义:个体掌握同类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或属性及其内在联系的过程;涉及新概念与原有概念间的联系和差异,是概念的同化过程,依赖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同化概念的相关信息和呈现概念表述是否清晰两个条件。
(2)学习模式
①类属学习:指个体把新概念纳入到自己认知结构的相关部分,使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建立联系的过程。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形式。
②总括学习: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概念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个上位概念。
③并列结合学习:指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概括层次相同,两者既非上位关系又非下位关系。
(3)概念掌握影响因素:学习材料;学习者自身因素;下定义;科学概念的理解。
三、推理
1、推理的含义
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它本质上就是概念的形成;后者叫演绎推理,它本质上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
2、推理的种类
推理分为两种,一种是归纳推理,从特殊性归纳出普遍性;一种是演绎推理,从普遍性演绎出特殊性。其中,演绎推理又分为:
(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三段论推理会出现不正确结论的原因
①气氛效应:武德沃斯等人认为,在三段论中,前提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使人们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但这一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
②换位理论:查普曼等人认为,人们的推理是合乎逻辑的。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错误不是由前提的气氛造成的,而是由于人们错误地解释了前提。
③心理模型理论:约翰逊-莱尔德等人认为,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说受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人们只根据前提创建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
(2)线性推理:又称关系推理,在这种推理中,所给予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休腾洛切尔等人认为,线性推理的前提是以表象的方式复现在人脑中,并按一定的空间系列进行操作。
(3)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的命题来进行的推理。在检验规则或假设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倾向于证实这种规则或假设,而很少去证伪它们,这种倾向叫证实倾向。沃森的“四卡片作业实验”证明了条件推理中有“证实倾向”的现象。
四、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所谓问题空间,是指问题解决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切可能的认识状态,包括对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认识,以及如何由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等。
2、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按照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分析,它包含着四个连续的阶段,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3、问题解决的策略
问题解决的策略包括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两类:
(1)算法策略
算法策略是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答案的策略。
(2)启发式策略
启发式策略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它又包括:
①手段—目的分析:把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的策略。
②逆向搜索: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③爬山法: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4、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知识经验:有关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的研究表明,知识经验在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专家和新手在知识的数量及组织方式上的差别,可能是造成问题解决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②无关信息的影响:在问题解决中,有些信息与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但人们容易受到这种无关信息的影响,从而妨碍问题的解决。
③问题的表征方式
问题表征得越显著,干扰的因素越少,对人思维的局限越小,越利于问题的解决,如九点连线图问题。
④思维定势: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积极的作用表现为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快速解决问题;消极的作用表现为用旧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妨碍新方法或者简单方法的发现和运用。
⑤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功能固着。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⑥动机和情绪:在一定的限度内,动机的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都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紧张、惶恐等消极的情绪将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等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⑦人际关系:团体的相互协作和互相帮助是使问题得以迅速解决的积极因素;相反,互不信任、人际关系紧张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五、创造性思维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创造性是指人们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①创造性的心理成分包括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吉尔福特把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看做是衡量创造性高低的指标。
②新颖性
③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
④灵感状态
3、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①准备阶段:明确创造目的和要为解决的问题做准备;
②酝酿阶段:在脑中运用知识和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索,该阶段有潜意识的参与;
③豁朗阶段:受到启发,产生灵感,问题得到解决;
④验证阶段:补充、完善和修正。
4、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①酝酿:经过长时间紧张地思索之后,仍未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但当稍事休息之后会突然找到了答案,这种情景叫酝酿。
②非智力因素:远距离联想的能力,以及人的坚韧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等。
③环境:有人在场和没人在场对完成不同性质的任务,以及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六、表象
1、表象的含义
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头脑里出现的事物的形象叫表象。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可促进问题的解决。
2、表象的特征
①直观形象性: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但又不像知觉,它比较模糊、不稳定、不完整。
②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
③可操作性: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的实验来说明。谢帕德和库泊所做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可以被操作的。倾斜的角度越大,旋转时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越长。
3、表象的种类
①根据产生表象的感觉通道把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运动表象等。
②根据表象的创造程度可把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和想象表象(在头脑中对记忆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新形象)
4、表象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和表象计算理论
七、想象
1、想象的含义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种类
(1)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某种刺激物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极端的例子。
(2)有意想象:是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意想象又包括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
①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作家在头脑中构思文学人物形象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想象的过程。
②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看小说时在头脑中出现的文学人物形象的过程就是一种再造想象。
③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个人对未来的憧憬。理想是根据事物发展规律产生的,又对人的活动起着推动作用的幻想 ;空想是没有客观根据的,不现实的幻想。
3、想象的功能
①预见作用: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的活动;
②补充作用: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③替代作用:想象还具有替代作用,可以用想象的方式来满足个人需要;
④调节作用:想象也调节人的生理活动。
综上是“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思维”,希望对复习312心理学考研学子们有所帮助!预祝2023考研顺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