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教育综合中涵盖教育学原理60分、中国教育史30分、外国教育史30分、教育心理学30分。那么,我们如何来学好333中的中教史呢?接下来,小编为帮助考生梳理知识点,精心分享——333中国教育史知识:孔子的道德教育,供考生参考。
2022考研333中国教育史知识:孔子的道德教育
孔丘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在他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的地位:仁、知、信、直、勇、刚,是君子应具备的六种道德品质。
1、道德教育的内容:“仁”"礼”。
“礼”与“仁”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礼”为道德规范,“仁”为较高道德准则,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学礼要做到一切视听言行都符合礼的规范。礼要有一定的形式,但更应该重视的还是礼的内容,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否则就徒具形式。在道德教育中,提倡礼的教育要关注仁的精神,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能真正充实。以仁的精神来对待不同的伦理关系时,就有不同的更具体的道德规范,其中最重要的两项道德规范是忠与孝。“忠”要求对人尽心竭力、诚实负责;“孝”要求尊敬和顺从父母。仁德的实行可分忠和恕两方面,即消极的方面和积极的方面,“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立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的确立和坚持,取决于个人的信仰和自觉努力。孔子教育学生要有志向,并坚持自己的志向,不能过多地计较物质生活,要为社会尽义务。
克已:“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即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克己的人才会严以责己、宽以待人,才能克制个人非分的欲望,限制自己对私利的追求,不为利已而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对人应采用平等的态度,给人以高度尊重。
力行:“言必行,行必果”,孔子提倡言行一致,他重视行,就是重视道德实践。“力行近乎仁”他认为努力按道德规范实践的人接近于仁德,行动表明人的道德水平。
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也”,孔子认为待人处事都要中庸,防止发生偏向,一切行为都要中道而行,做到恰到好处,正如子曰:“过犹不及。”
内省:内省是日常修养方法之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内省就是将日常所做的事,依靠自觉进行反思。
改过:孔子认为重要的是人要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改正。改正错误是需要得到别人指点的,别人的忠告和批评,是能够帮助自己修养的。
3、孔子德育论的当代价值
①孔子的德育论要求德才兼备,对于我们现代德育来说,德才兼备以德为重的培养目标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我国教育应当通过创造人人所景仰的人格典范,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精神境界,激励个人完善自我。
②孔子的德育是以“仁”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如今,“仁”与“礼”依然是处理人际的重要核心思想。虽然今日“礼”的内容已经有所变化,但是“仁”的精神将会被传承,以符合当前时代“礼”的形式。
③孔子主张自省等原则和方法。长期以来,传统德育忽视人的主体性,导致人们对规范的遵守并非出于道德需要,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当前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是受教育者不断觉悟的过程,不是外在的灌输过程。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树立现代德育观,尊重主体由灌输走向对话,由限制个性走向发展个性。
④孔子的德育论主张“力行”,即道德认识与道德实践结合起来。今天的道德教育应当进行整体改革,不仅要学习书本的知识,而且一定要同道德实践相联系,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锻炼与发展,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上述是——2022考研333中国教育史知识:孔子的道德教育,希望对2022教育硕士考研者们,在学好333中教史知识上面有一定的帮助!祝2022考研途中,一路畅通,加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