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在333教育综合中所占分值约30分。因此,该部分同样是2020教育硕士考生备考的科目。接下来,北京文都考研网为助教育硕士考生一臂之力,整理出333教育心理学知识: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供考生参考。
2020考研333教育心理学知识: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根据每个阶段不同的危机和冲突,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
1、婴儿期(0-1.5 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信任对怀疑。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2、儿童早期(1.5 岁-3 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3、学前期(3 岁-6 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主动感对内疚感。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
4、学龄期(6 岁-12 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5、青年期(12 岁-18 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混乱,体验着忠诚的实现。
6、成年早期(18 岁-30 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亲密感对孤独感。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和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7、成年中期(30 岁-60 岁):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繁殖感对停滞感。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8、成年晚期(60 岁-死亡):
本阶段的基本冲突是完善感对绝望感。主要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绝望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前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以“自我”为中心。
2、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并遵守和执行社会的规范。以“社会”为中心。
3、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自律”境界。
以上是北京文都考研网给出的“2020考研333教育心理学知识: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希望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来识记。祝2020考研硕果累累,加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