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专业课试题中,少不了名词解释题型。下面,北京文都考研网小编为节省考研学子的备考时间,精心整理了311中国教育史必背名词:三舍法,供考生参考。
2020考研311中国教育史必背名词:三舍法
三舍法: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程度的高低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三舍生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养士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知识扩展】
三舍法是王安石在熙宁兴学中提出来的。(宋神宗熙宁3年)在改革家王安石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2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4个方面:1、改革太学,创立 “太学三舍法”;2、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官学;3、恢复与创立武学、律学、医学等专科学校;4、编撰《三经新义》作为教材。但是这次兴学运动最终失败。
关于三舍法:
其目的王安石是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当时科举考试已经浮现出了很多的弊端)。“三舍法”,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外舍2000人,内舍300人,上舍100人。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入学。“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后来地方官学也推行此法,反映了班级教学的特色。这一改革措施,事实上将太学变成了科举的一个层次,学校彻底变成了选官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以上是北京文都考研网给出的“2020考研311中国教育史必背名词:三舍法”,希望对2020教育学考研学子,在背诵名词解释内容方面有所帮助!祝2020考研水到渠成,考出好成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