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教育综合里面的外国教育史占有举足轻重的部分。因此,教育学考研学子一定要认真去备考。接下来,北京文都考研网小编为帮助教育学考生快速梳理外国教育史,精心整理了311外国教育史知识:世俗教育,供考生参考。
2020考研311外国教育史知识:世俗教育
(一)宫廷学校
以王室和贵族子弟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主要是七艺,其中最有影响的教师是英格兰的阿尔琴。
(二)骑士教育
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1.教育目的:
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2.教育过程:
(1)0—7、8 岁为家庭教育阶段。教育内容包括知识、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与锻炼。
(2)7、8 岁—14 岁为礼文教育阶段(侍童教育阶段)。学习上流社会的礼节和行为规范。
(3)14—21 岁为侍从教育阶段。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奕棋和吟诗。同时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 21 岁要通过受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3.特点:
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以养成封建统治阶级的保卫者。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1.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
(1)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发展,为大学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东西方贸易的往来和十字军战役的发动,使西方重新出现了古代的文明,并传入了东方的文化和教育,这为大学充实了学习的内容。
(3)经院哲学内部蕴含着怀疑信仰而崇尚理性的新思潮奠定了大学产生的思想基础。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基督教哲学,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神学体系。它的任务是利用抽象推理的方法为宗教信条进行论证,使它系统化、合理化,从而维护教会和神学的思想统治地位,维护封建制度的统治秩序。由于它的论证极为繁琐,故又称烦琐哲学。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它以“经院”(教会所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二是它以“辩证法”为操作原则。随着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和“异端”思想兴起的条件下,经院哲学内部也产生了理论观点上的分歧,出现了唯名论和唯实论之间的斗争。唯名论者认为,个别的具体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真实的,事物的一般概念只不过是表达事物的名称或符号。唯实论者则认为离开个别事物的“一般”或是某种精神实在,是先于个别事物“实在”着的,是第一性的,是事物产生的本源。由此可见,唯名论具有一定的反封建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2.大学的课程及培养目标
课程有文、法、医、神四科。培养目标是社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3.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特征
(1)师生倡议创办而不是教会和市政当局设立的;
(2)保持很大的自主权;内部按照领导体制可以分为学生大学和先生大学;
(3)课程内容以实际需要为主;
(4)教学方法比较灵活,重视讲演和辩论;
(5)确立了最早的学位制度。
4.中世纪大学的历史作用
受教会控制的中世纪大学,尽管宗教气氛浓厚,繁琐哲学盛行,阻碍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它促进了市民阶层对知识教育的重视,推动了国内外的文化交流,打破了封建闭塞愚昧的状态。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条件。
(四)新型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1.城市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为适应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需要,新兴市民阶层创办了城市学校,其中,手工业者创办的称行会学校;商人创办的称基尔特学校。这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创办的学校的总称。由于它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故发展迅速,到 15 世纪,西欧各大城市都普遍设立了城市学校。
2.城市学校的特点
(1)从领导权上,最初的城市学校,大多数由行会和商会开办,以后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
(2)从内容上看,城市学校强调世俗知识,特别是读、写、算的基础知识和商业、手工业活动有关的各科知识的学习,用拉丁文教学,后来改用本族语教学,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3)从培养目标上看,主要满足城市对手工业、商业等人才的需要,具有一定职业训练的性质。
3.城市学校的意义
城市学校代表着新兴工商业阶级的要求和力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它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独占权,对处于萌芽阶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起了促进作用。
以上是北京文都考研网给出的“2020考研311外国教育史知识:世俗教育”,希望对教育学考研学子在复习外国教育史上面有很大的帮助!祝2020考研金榜题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