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考研行政管理专业,行政管理学是重要的考试科目之一。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本期文都考研课代表与考生分享的是2021考研行政管理学的笔记,供考生参考。
第七章公共预算
第二节我国的预算改革
一、预算改革前我国的预算体制
1、预算资金分配权分散,预算编制模式简单,导致政府内部缺乏集中的行政控制。
一方面,使财政部无法编制出保函所有财政收支、反应全部政府及部门活动的政府预算;另一方面,传统的功能预算编制模式比较简单粗糙,预算编制不能将资金细化到部门和具体项目。
2、财政管理体制比较分散,导致在预算执行中缺乏集中的行政控制
(1)现代余额分散
(2)采购分散,付款分散
(3)财政交易监管和会计控制分散
3、由于预算编制不完整、不细化,人大无法有效地行使宪法和预算法赋予的预算审查与监督职能
二、1999年以的预算改革:迈向现代公共预算
(1)采用综合预算方法编制部]预算,要求部门将所有收支统一-纳入部门预算中反映,这就改变了以前政府预算指反映预算内收支,大量预算外资金只报账甚至不报账的粗放管理方式。
(2)规范预算编制方法,改进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体系,细化部门预算,建立规范、科学的预算分配模式,资源配置效率。
(3)为进一步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革。
此外,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推进与逐步完善,政府预算也编制的越来越全面、细化和准确,为人大预算监督奠定了基础。
1999年预算改革标志着现代公共预算开始在我国建立。其主要目标是建立控制取向的现代公共预算。
-方面,这些改革在政府内建立起集中的行政控制,主要体现在:部]预算改革在预算编制环节建立起集中的行政控制;国库集中收付体制改革和和政府采购则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建立起外部控制体制。这有助于改进预算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运作效率,规范部门的收支活动,为建立责任政府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这些改革,尤其是部门预算改革为全国人大更好地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预算审查监督职权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建立财政问责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