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讯

咨询热线8:00-24:00 400-0999-680

首页 考试资讯考研专业课 2021考研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5)

2021考研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5)

时间:2020-03-31 19:08:31 编辑:duchanghong

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相互交叉又有自己独特性的应用型社会科学。社会保障学是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问题的,社会保障作为一门发展时间不长的学科,考研社会保障学专业课应该怎么复习呢?本期考研课代表整理了考研社会保障学的名词解释部分的内容,供考生参考。

第五章

72.社会化: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体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也括例方面涵义:一是个人在社会中通过接受教育和各种手段了解和掌握社会的知识技能,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二是个人介入社会生活,加入社会关系,对已有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观念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过程还是实践改造过程。

73.社会化的必要条件:一是生物基础: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二是外界社会环境: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

74.个体:即可以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是社会化研究的基本单位。

14. 现代社会化: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接受世代积累的文化遗产,保持社会文化的传递和社会生活的延续。

15. 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系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初始社会化发生在儿童时期,使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11. 预期社会化: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发生在青年时期。

78.发展社会化:亦称继续社会化,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在它的基础上进行的,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79.逆向社会化: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就是逆社会化。

80.再社会化:全而放弃原以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81.语言:客观事物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想的外部表现,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感情所使用的工具和符号。语言是人类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82.依赖生活期: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这段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83.同龄群体:是指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发面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形成的社会群体。同龄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环境因素。特点是:认同度高,组织的自发性强,年轻人组成的同龄群体中,往往有独特的亚文化。

84.大众传播媒介:指社会组织为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总,互通情报所釆用的各种通讯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暗示作用。

85.人格:专门的社会学术语或社会心理学术语,指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的品质特征。人格分为认知、行为及情感。是个体心理特质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86.库利“镜中我”理论:自我:个体人格人特征和社会认同的认知和感觉,库利是最早将“自我”概念引入社会化研究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认为:自我和人格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的。自我意识形成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我们设想自己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二是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三是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作出下一步的反应。

87.米徳“角色扮演”理论:米德的自我意识观点带有符号互动论的色彩,强调语言、符号的表征意义。认为自我在初级群体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容易形成自我意识,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主我是自发能动的为自我和人格的发展提供动力;客我是内化了的社会要求和期待,是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米德认为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按照这种期待从事角色行为的能力。社会化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嬉戏阶段和博弈阶段。

88.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生物因素,特别是性的因素。人格发展受“无意识”驱动。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本我是人类的基木需求和冲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木我的部分发展,是现实化的本能,是人格的理性部分,遵循现实原则;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人格结构中最高部分,它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是头脑里的检察官。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89.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人生发展阶段——认为人格发展要经历人的整个一生,提出著名的人生发展阶段和自我同一理论。1、婴儿期:0-1 岁,信任与不信任;2、幼儿期:1-3 岁,自主与害羞怀疑;3、嬉戏期:4-5 岁,主动性与内疚;4、学龄期:6-11 岁,勤奋与自卑;5、少年期:12-18 岁,认同与混淆;6、青年期:18-30 岁,亲密与孤独;7、成年期:30-60 岁,创造与静止停滞;8、老年期:60 岁以上,完善感与失落感。

90.生命历程理论:兴起于 20 世纪初的研究方法,基本思想: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看成是更大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产物,该理论创造了一系列的概念工具和分析方法经该理论有效落在实处。基本分析范式:将个体的生命历程理解为一个有多个生命事件构成的序列。生命事件的轨迹亦即先后次序,以及生命事件之间的关系,是基本主题。在考察宏观社会结构和个体生命历程之间关系有四个要点:①生命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对人的生命历程有重大的影响。②生命的相关性。③生命的时间安排。④人的能动性。

91.生命周期: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根据身心的发展特点,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92.自我认同危机: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不清,所作所为与社会角色不相符合,不及时化解可能导致偏离行为。

93.生命的时间安排:指一个社会对个体生命历程中特定角色和事件多发生的时间和后果的期望。描述的是个体的生命历程和整个社会的期待之间的关系。

94.标准时间表:指名主要生命事件和社会角色发生的适当的时间。表明了一个社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期望。

95.无效的文化传递: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的传递给下一代,显著后果造成反社会的人格。

96.代差:是指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而出现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从社会学角度看,代差实际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变化的速度。社会变化越迅速、越深刻,世代之间的代差越宽越深。代差存在是客观的。①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代差是社会文化在遗传过程中的变异,是下一代对上一代文化的扬弃;②对代差的性质要作具体的分析。

97.政治社会化:指社会个体通过接触和学习某种政治文化,培养政治立场(包括政治信仰,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和政治参与能力的过程。

98.道德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通过社会互动学习道德规范,内化道德价值,培养道德情操的过程。

推荐阅读:

2021考研社会保障学名词解释(汇总)

扫一扫

进考研专属交流群 获取更多考研干货资料

优先参加最新福利活动

我要吐槽

    • 文都考研课代表

    研友互动

    199管理类联考
      微信交流群

    396经济类联考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