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考312心理学考研专业课如何来学好呢?当然少不了要背诵重难点知识。下面,小编为备考者们送上了——2023统考312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动机的认知理论,希望对大家复习上面有所帮助!
2023统考312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动机的认知理论
个体对来自外界信息的加工,在头脑里形成了各种观念,这些观念在刺激和行为间起着中介的作用,它能引起,也能改变行为。因而,认知具有动机的功能。
1.期待价值理论
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是早期的一种动机认知理论,这种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托尔曼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 S1-S2) 或反应和刺激( S1-R-S2))的联系。
例如:看见闪电S1就期待雷声S2.这是由刺激引起的期待;平时努力学习(S1-R), 期待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S2.则是由反应引起的期待。
期待十分重要,它能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2.归因理论
(1)罗特的控制点理论。
罗特认为,人的想法调节人的行为,增加行为频率的并不是奖励,而是对于什么事情将带来奖励的想法。
罗特把个体对于强化的偶然性程度所形成的普遍信念称为控制点:内控强调结果由个体的自身行为造成或由个体的稳定的个性特征决定,外控强调事情是由个体之外的因素导致的。
(2)海德的归因理论。
海德将罗特的控制点引人归因理论,认为人们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两种:内部原因,如能力、努力度、情绪等;外部原因,如任务难度、奖励和惩罚、运气等。
他认为,人们在归因时经常使用两个原则:一是共变原则,指某个特定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该原因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人们就可能把结果归于该原因;二是排除原则,指如果内外因中某一方面的原因足以解释事件,人们就可以排除另一方面的归因。
(3)韦纳的归因理论。
韦纳系统地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
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有寻找原因的倾向,个体解释自己行为结果时的归因是复杂的、多维度的,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今后的学习动机。
①归因的维度有三种:控制点(内外源)、稳定性、可控性。能力、问题难度是稳定因素,努力、环境、运气等是不稳定因素。如果将成就行为归于不稳定因素,人们会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不一致;反之,则预期结果与上一次一致。
②归因的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对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影响个体今后努力的行为。
③将失败归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会产生习得性无助,韦纳总是强调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维度进行归因。
3.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它组成人的内在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决定因素。
自我决定不仅是个体的一种能力,而且是个体的一种需要。
该理论认为,人类有机体一直在争取自主性、自我决定感与他人归属感,以满足胜任感、自主性和归属感三种基本的心理需要。
而且人们在体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还必须感觉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这样才能真正地对内在动机有促进作用。
自我决定的研究强调内部动机的东西,也关注外在动机是如何影响内部动机的。它认为外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在动机的抵消。
德西把人类行为分为自我决定行为和非自我决定行为,前者基于对需要的认识,特点是设计和选择行为;后者受外在刺激的控制,是无动机的。
4. 自我功效理论
班杜拉提出,人对行为的决策是主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在行为决策中起重要作用。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
(1)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强化的效果存在于期待奖赏或惩罚之中,是一种期待强化。
(2)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前者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结果的估计,后者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行为的推断,这种推断就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3)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是成就活动的一个重要维度。
(4)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四种途径:①个体经验(直接经验);②替代经验;③言语说服;④情绪唤起。
(5)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①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②决定人对活动的努力和坚持;
③影响人与环境互动时的思维;
④影响人对困难的态度。
5.成就目标理论
(1)德韦克和尼克尔斯提出:成就目标是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
①评价成功的标准和原则有三个:任务标准、自我标准、他人标准。
②人们对能力有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能力实体观和能力增长观。前者认为能力是稳定的,不可改变的;后者认为能力是不稳定的,可以控制的。
③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表现)目标两种。前者是指把目标定位在掌握知识和能力上,认为达到这个目标就是成功,个体对自已的评价往往依据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持有能力增长观,会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这类学生被称为任务卷人的学习者;后者是指把目标定位在好名次和好成绩上,认为只有赢才是成功,这种目标常表现在把自已和别人进行比较,根据一般标准来评价自身的表现,持有能力实体观,被称为自我卷人的学习者,他们关注的是自已。
(2)艾略特把成绩目标区分为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前者旨在获得积极的活动效果,后者旨在避免消极的活动效果。
(3)平崔克把趋近—回避状态引入掌握目标,把成就目标分为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四种。
6.逆转理论
阿普特尔提出人的心理需要是对立的,概括起来有四对相反的元状态:目的一超越目的、顺从一逆反、控制一同情、自我中心一他人取向,进而有不同的动机模式。
每对动机状态都是按相反方向对应排列的,在当前任务中,每对动机的两种状态中只有一种能被激活。
以上是“2023统考312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动机的认知理论”,建议考生们尽量能够背下来。预祝2023考研顺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