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讯

咨询热线8:00-24:00 400-0999-680

首页 考试资讯考研专业课 2022考研311外国教育史:杜威教育思想

2022考研311外国教育史:杜威教育思想

时间:2021-10-26 13:33:25 编辑:leichenchen

      311教育综合中的外国教育史,所占分值较大。为了帮助备考教育学专业考生们,快速梳理知识框架。小编特意分享-2022考研311外国教育史:杜威教育思想,供考生参考。

2022考研311外国教育史:杜威教育思想

2022考研311外国教育史:杜威教育思想

一、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在杜威看来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1. 教育即生长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以此为基础,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儿童中心主义”教育原则。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本能与倾向,只是从外部强迫他们学习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来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教育中心的主张。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压抑儿童的个性,置儿童于被动地位,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这在当时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它不仅击中了传统教育的一个要害,同时也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有主动地位这一规律性问题。

2. 教育即生活

从教育即生长出发,杜威又从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一角度提出教育的本质即生活。教育即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校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二是学校生活要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杜威还提出了另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社会生活的雏形,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

杜威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教育严重脱离社会生活的情况下,有利于使教育参与生活,是有积极意义的。

3. 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经验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他认为经验是人的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依据经验而存在,经验是世界的基础。由此他给教育下了个专门的定义:“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改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他把教育视为从己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活动教学理论在当时对传统教育中只教死知识的书本教学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是把获得主观经验作为教学的仅有目的,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这是错误的。

二、论教育的目的

1. 教育无目的(即“教育即生长”)

基于教育即生长、生活,即经验不断改造的理论,杜威提出教育是一种过程,除这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是没有目的的。他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中的具体目的,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

2. 教育的社会性目的是民主,为社会进步服务,为民主制度完善服务

杜威认为,过程以内的目的并不否定教育的社会作用和社会目的。相反,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较基本较有效的工具。而教育的社会目的就是改造社会、完善民主。民主不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要求。

三、论课程与教材

杜威认为传统的课程和教材代表的是成人的标准,只重视人性的理智方面,分门别类的学科将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对此他提出了做中学和教材心理化的观念。

1. 做中学

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要求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这种活动性、经验性课程包括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纺织、油漆、绘画、唱歌、演剧、讲故事、阅读、书写等形式。在杜威看来,这些活动既能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又能满足社会性的需要,还能使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杜威并没有把个人直接经验与人类间接经验对立起来,而是看到了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性,强调使儿童终获取较系统的知识而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

2. 教材心理化

教材心理学化是指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各部分恢复到它所被抽象出来的之前的原来的经验,就是把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即直接经验化。之后再把直接经验组织化,从而形成能提供给有技能的、成熟的人的教材形式。

杜威一向反对将成人和专家编就的以完整的逻辑体系为表现形式的教材作为教育的起点,认为必须为儿童个人的直接经验为起点,并强调对直接经验加以组织、抽象和概括。但如何将学生的直接经验“组织”成为系统的知识,是一个难题,杜威一直没有解决好。

四、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课程上杜威提倡“从做中学”,在思维方法上他提倡反省思维,意思是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地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

杜威非常重视学校对于学生优良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认为学校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特别强调思维在经验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凡“有意义的经验”总是在思维的活动中进行的。胡适曾经把杜威的这五步概括为“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证”。在此基础上,杜威把思维的五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一,疑难的情景;二,确定疑难所在;三,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四,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五,验证这个假设。

杜威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主动地活动,积极地思维,并注意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这是很有见地的,为“发现法”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种方法过于重视活动,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简化了认知的途径,泛化了问题意识,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

杜威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反对个人至上论和社会至上论,反对将社会与个人割裂开来,认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社会的进步又可为个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他反对过分强调个人自由和竞争的旧个人主义,而提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强调社会责任和理智作用的新个人主义。

道德教育应该是社会性的,道德教育应该在社会性的情境中进行而不是停留在口头说教。道德教育应该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和社会性的目的。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杜威将道德教育的原理分为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社会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是关于道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是指道德教育应有社会性的情境、社会性的内容(如同新个人主义和良好的公民素质所揭示的)和社会性的目的。心理方面的道德教育原理则是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精神",是指道德教育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建立在学生本能冲动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基础上。若漠视这些心理条件,道德行为可能会变成机械的模仿或外在的服从。对于社会的道德要求,应顾及学生的心理能力。

      综上是“2022考研311外国教育史:杜威教育思想”,希望对2022教育学考研者们,在复习专业课上面有所帮助!预祝2022考研考出好水平,加油!

推荐阅读:

2022考研311外国教育史知识梳理汇总

2022考研311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

扫一扫

进考研专属交流群 获取更多考研干货资料

优先参加最新福利活动

我要吐槽

    • 文都考研课代表

    研友互动

    199管理类联考
      微信交流群

    396经济类联考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