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统考历史学,如何来备考呢?接下来,小编为帮助2022考研历史学考生们学好专业课,特意精心整理出——2022考研313中国古代史知识:张居正改革,供考生参考。
2022考研313中国古代史知识: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1535一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于隆庆元年(1567年)入阁,万历元年(1573年)出任首辅,进行了长达十年之久的以革除明中期以来的弊政为目的的“张居正改革”。
1.历史背景
在边防方面,“北虏南倭”,即北方的蒙古和南方的“倭寇”,都给明朝边防带来了严重的危机。为了防御蒙古,明朝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设立了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和甘肃九个军事重镇,史称“九边”,也称“九镇”。明太祖朱元璋还曾把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九个儿子分封到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防御,形成从东到西的分封格局,史称“塞王守边”。边境危机不仅使明朝耗费大量军饷,甚至威胁到了政权。在内政方面,嘉靖以来,文官集团内部的斗争十分激烈,从而导致政局不稳。在财政方面,面临巨大的国防、宗室等开支。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明朝这时出现一个强力人物,大力改革,扭转局势。而神宗10岁即位,李太后一心委任张居正,使张居正获得了空前的施展余地与皇权支持,这成为张居正改革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
2.主要措施
政治上,整顿吏治,实行考成法,行政效率。万历元年(1573年),张居正颁布考成法。考成法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准则,规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门,凡属应办的公事,都要根据事情缓急,立定期限办理,设置文簿登记,依限办完注销。另造文册二本,一本送六科备注,实行一件,注销一件;一本送内阁查考。若地方巡抚、巡按御史行事迟缓,则六部与都察院负责加以纠举;部院注销文册有弊,则六科纠举;六科奏报不实,则内阁纠举。考成法是针对明中期以来考核松懈,虚应故事,从而导致行政效率低下的状况而制定的。这种方法通过由内阁控制六科、都察院,六科、都察院控制六部,而各省抚按听命于六部,最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机构都由内阁控制,达到加强中央集权,使内阁成为变法的中枢,行政办事效率的目的。考成法确实了万历时期明朝廷的行政效率,保证了其他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行。
边防上,“外示羁縻,内修武备”,缓和明蒙关系。嘉靖时期明蒙之间的长期战争,使双方都筋疲力尽。张居正吸取了这个教训,在对蒙政策上,采取“外示羁縻、内修守备”的两手政策,努力缓和明蒙关系。隆庆年间的俺答封贡就是一个明显的成果。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汗孙巴噶奈济因家庭纠纷,出走明朝。张居正以礼相待,并通知俺答。连年的战争,已使蒙古损失很大。为得到生存物资与巴噶奈济,俺答请求议和。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册封俺答为顺义王,并且开放11个互市市场,方便明蒙双方的物质交易。史称“俺答封贡”,也称“隆庆和议”。和议的成功不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障了明朝的国防安全,而且促进了明蒙人民之间的物质与文化交流。神宗万历九年(1581年),俺达汗和三娘子在古丰州地方修建了呼和浩特城,该地很快便发展成为蒙古地区和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明蒙关系的缓和保障了改革措施具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同时也大为缓解了明朝的财政危机。
经济上,清丈土地、实行一条鞭法。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实施一条鞭法的目的是为了均平赋役,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田赋、力役和其他各种名目杂税合编为一条,统一按田亩核算征收。原来按户丁征役的办法一并改为摊丁入亩(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未全部摊入,而是把力役按照人丁和田亩规定一定比例,部分并入田亩摊派)。第二,一概由官府征银雇役,基本上演变为固定的丁银,取代了原先的“力役”。第三,除苏、松、杭、嘉、湖地区仍征收本色漕粮以供皇室官僚食用外,田赋一概改收折色银。第四,简化征收手续,取消里甲征收的层次,直接由官府折办收解。新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赋役不均的状况,田多多收,田少少收,无田不收,使政府从掌握大量田亩的地主手中增加税收,又使无地、少地贫民减轻负担。简化手续由官府直接征办的做法也减少了中间环节,限制豪强地主舞弊隐漏和胥吏里甲的层层盘剥,减轻了农民的额外负担。一条鞭法规定普遍交钱代役,则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通过以银代役、计亩征银又迫使大量农产品纳入市场,刺激了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而用丁银代力役并部分摊入土地征收的规定也大大减轻了对工商业者的剥削和控制,促进了城镇手工业雇佣劳动的发展。
3.历史意义
张居正通过改革,了晚明政府行政效率,增加了财政收入,减轻了蒙古对明朝的威胁,延缓了明朝的灭亡。张居正死后,新法被废除。但一条鞭法基本延续下来,影响很大。
以上是——2022考研313中国古代史知识:张居正改革,希望对2022历史学考研儿们,在专业课的复习上面有所帮助!祝2022考研顺利上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