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统考历史学,如何来备考呢?接下来,小编为帮助2022考研历史学考生们学好专业课,特意精心整理出——历史学考研313中国古代史:春秋五霸,供考生参考。
2022历史学考研313中国古代史知识:春秋五霸
1.人物:
一种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被称为“春秋五霸”。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促进国家的统一,最先成为霸主。公元前685年即位以来,他在政治、经济上做了一系列改革,再加上齐国地近渤海,有山海渔田之利.齐国很快强大起来。齐桓公采用管仲的意见,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救邢存卫”,还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后来,齐桓公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宋襄公:宋国是商人的后裔。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国君相聚在齐国的鹿地。宋襄公一开始就以盟主的身份自居,认为自己是这次会议的发起人,同时又认为自己的爵位也比楚、齐国君高、盟主非自己莫属。但是楚成王令楚兵把宋襄公拘押起来,然后指挥五百乘大军浩浩荡荡杀奔宋国。最后宋襄公被楚国抓走后又放掉。急功近利,空讲仁义是他失败的地方,但讲信用而以仁义待人,却使他位列春秋五霸之一。不过有名无实,不能算真正的霸主。
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商丘(今河南商丘县南)。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救援宋国,楚国令尹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报答在晋国内乱逃亡在外时楚王的殷勤接待,避开楚军的锋芒并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人,楚军陷人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再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楚庄王: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衰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必(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晋国至晋悼公时,重新夺回霸主。但此时,晋、楚势均力敌,疲于攻战,进人两强相持阶段。此时中原小国因饱受大国争霸之苦,而普遍厌战,于是出现了以宋国发起的两次“弭兵”运动,第一次是在公元前579年,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546年。在第二次的会议上,约定各国间停止战争,奉晋、楚两国为共同霸主,平分霸权,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谁破坏协议,各国共讨之。这次大会史称“弭兵会盟”。会盟后,晋、楚之间40多年没有发生大的战争,其他国家间的战争也很少。这种形势对恢复、发展各国的社会经济,安定人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好处。
秦穆公: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
吴王阖阊:任用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齐国人孙武为将军,国力日益强盛。公元前506年,以3万吴军打败60万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野,迫使楚国国君楚昭王出逃。
越王勾践:即位初期,败于吴国。后卧薪尝胆,重用范蠡、文种,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经过20年的时间,最终灭掉吴国。乘势北进,与齐、晋等诸侯会盟于徐州,成为霸主。
2.原因:
由于经济的发展,周天子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这是诸侯争霸出现的前提。一些诸侯国家先后进行改革,变法改变了剥削方式,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弱肉强食的争霸局面。戎狄蛮夷等少数民族进入中原,为诸侯争霸提供了可乘之机。
3.实质:
诸侯争霸,是奴隶制接近衰亡的反映。
4.性质:
封建性的兼并战争。尊王攘夷的口号,虽具有维护奴隶制秩序的含义,但他们的真实目的是利用这一口号作为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手段。
5.意义:
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对社会有很大影响。主要反映在:加深了劳动人民的痛苦,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在客观上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与封建制因素的增长。
以上是“2022历史学考研313中国古代史:春秋五霸”,希望对2022历史学考研儿们,在专业课的复习上面有所帮助!祝2022考研顺利上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