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艺术类考研考生,除了政治、英语科目的备考,专业课方面的复习是重中之重,公共课的成绩只是一个基础,专业课成绩高,考生才能真正考生理想院校。对于艺术类考研专业的考生,许多考生对于中国美术史的备考感到无助,中国美术史的内容多且杂,需要考生利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备考。下面是北京文都考研课代表与考生分享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笔记的内容,供考生参考。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美术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文化一绘画(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曹仲达、杨子华)一山水画的兴起(《画山水序》和《叙画》)一绘画理论(谢赫《画品》与“六法”)-佛教与石窟艺术(敦煌壁画与彩塑、云冈雕刻、龙门雕刻)-南朝陵墓石雕一佛.
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一“书圣”王義之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书法艺术
1、试述顾恺之的时代、生平、重要的传世绘画作品以及在理论方面的贡献。
顾恺之是东晋时代的重要画家,作为一位有生平记载、有作品流传、有理论记述的画家,顾恺之的出现标志中国绘画艺术摆脱了汉代绘画的稚拙水平进入了成熟的阶段。
顾恺之出身于土族家庭,他一生没有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主要从事绘画活动,因多方面的才艺、单纯乐观而富于风趣的性格,有才绝、画绝、痴绝的“三绝”之誉。
文献记载顾恺之曾画过道释和山水,最突出的是他创作了不少力求摆脱礼教束缚、主张流露本真性情、如表现嵇康等魏晋以来的名土生活和肖像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于那些敢于蔑视虛伪的封建伦理的名士们的赞赏和崇仰。
顾恺之的突出艺术成就,还表现在塑造人物的形象时并不单纯满足于外表的肖似和姿态动作的生动自然,从而提出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内在深度的新要求“传神”。理论上明确提出这一要求,标志画家对生活的深入认识,在艺术表现上进入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新高度。
顾恺之清楚地意识到,眼睛的刻画在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为刻画人物性格特征采用多种处理方法,人物形象的细节刻画,助成高度传神的艺术效果。线描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段,在顾恺之的笔下有所创造发展。线描不只是描绘对象的形体结构、质感、童感、运动变化的基本手段,而且与艺术形象的风度神采相适应。他那被后人形容为“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紧劲联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正与他创造艺术形象的内心世界相表里,成为与内在心绪、精神面貌水乳交融般的整体。
《女史箴图》(现存英国伦敦大应博物馆,隋代墓本)是顾恺之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所写《女史箴》而作的设色长卷。画卷塑造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宫廷妇女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多处,大多为宋代摹本)是根据曹植的同名文学作品采用连续图画形式画成的长卷。画卷通过反复出现曹植和宓妃(洛神)的形象,描绘他们之间的情感动态,形象地表达了曹植对洛神的爱慕和因“人神之道殊”不能如愿的惆怅之情。以“美人香草”爱情的抒发展示作者的政治追求,本是自屈原《离骚》之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传统,曹植《洛神赋》正是政治斗争失败以后情绪的传达。《洛神赋图》画出洛神凌波微步的美丽身姿,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矛盾心态,画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气氛和浪漫主义色彩。
表现列女是汉代以来的传统题材,传为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以汉代刘向文学作品《列女传》中的“仁智”部类人物为对象,塑造历史上聪明智慧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形象。该图人物神态情节颇为生动,勾线飘忽超逸富有节奏和韵律感,反映出魏晋之际的绘画水平。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有卓着越贡献,所著《论画》通过对汉末魏晋以来的画家和作品的评论阐述自己的艺术主张。文中顾恺之提出了“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观点,成为顾恺之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另一篇《画云台山记》是顾恺之的山水画创作设想,从中可了解早期山水画的部分面貌。
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史最早有较多史料、有作品摹本及理论著述流传至今的画家,在当时,他就有很高声誉。顾恺之的艺术思想、绘画题材、艺术技巧,对后来绘画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