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障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是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础上,相互交叉又有自己独特性的应用型社会科学。社会保障学是研究社会保障制度及其问题的,社会保障作为一门发展时间不长的学科,考研社会保障学专业课应该怎么复习呢?本期考研课代表整理了考研社会保障学的名词解释部分的内容,供考生参考。
第十七章
274.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口结构等要素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发展不和谐、不相称的现象。
275.人口自然增长率: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内)净增人口数与年初的人口总数之比。
276.马尔萨斯陷阱:
277.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两大类。生态环境问题始于生态平衡的破坏,而社会环境问题则与社会、文化的失调有着直接的关系。
278.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当总人口中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升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比例相应降低,这一过程就称为人口老龄化。
279.贫困:从最基木的意义上说,是个人和家庭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不能达到一个社会的基木生活水准。
280.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要,甚至难以生存。
281.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
282.过渡性贫困:随着相应条件的改善和风险的消失,个人或家庭又会很快摆脱困境,过上正常的社会生活。这种在特定时期内陷与贫困的症状可以看做是过渡性贫困。
283.持续性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无法摆脱或者不愿摆脱其贫闲地位的一种情形。
284.公开贫困:大体上是指一种比较容易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
285.隐蔽贫困:是指难以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使用一般的人均指标完全可能掩盖大量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财富或收入分配非常不均的情况下。
286.制度性贫困: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决定了生活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导致了特定地区、区域、群体或个人处于贫闲状态。
287.区域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由于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方而的差异,从而导致特定区域生活资源供给的相对缺乏,贫困人口相对集中。
288.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289.个体主义解释:
290.贫困文化论:美国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提出。贫困本身实际上表现为一种自我维持的文化体系,也就是贫闲文化。穷人由于长期生活于贫闲之中,结果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诸如屈从意识、不愿意规划未来、没有实现理想的能力以及怀疑权威等等。此种类型的亚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对穷人的后代,产生影响,从而代代相传,贫困本身也就得以在此种文化的制约与保护下不断延续。
291.结构性解释
292.犯罪同步论
293.犯罪多因论:犯罪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294.犯罪成本论:是以社会学的视角,并借助经济学中的成本理论对犯罪原因进行分析的一种犯罪社会学理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