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讯

咨询热线8:00-24:00 400-0999-680

首页 考试资讯考研专业课 2021考研313中国古代史知识:明朝对各族与边疆的治理

2021考研313中国古代史知识:明朝对各族与边疆的治理

时间:2020-02-24 19:27:35 编辑:leichenchen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综合中必考部分。因此,2021历史学考研学子,要在基础阶段好好复习!下面,北京文都考研网为帮助2021历史学考生快速知晓重点内容,特意分享“313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明朝对边疆各族与边疆的治理”,供考生参考。

2021考研313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明朝对边疆各族与边疆的治理

明朝对边疆的治理是在元代版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因为元人善攻不善治理,明代才设置了比较稳定的机构;明代的边疆各族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进化,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将明清结合起来看是奠定中国疆域与布局的完整过程。

一、蒙古族与北部边疆

元朝灭亡后蒙古贵族返回漠北不久,分为三部:西——额尔齐斯河和准葛尔盆地的瓦剌部,中——鄂嫩河、贝加尔湖以南的鞑靼,东——西辽河一带的兀良哈部。仍然过着游牧生活。

明初与诸部没有大的冲突,也无密切联系。最早发生冲突的是北面的鞑靼人。明成祖永乐七年,阿鲁台擅权时,明朝使者郭骥被杀,引起明军讨伐,被鞑鞑军打败;成祖率五十万大军亲征,打败鞑靼人,迫使阿鲁台称臣,但不久又反叛,引起明成祖四次亲征。第四次亲征时明成祖朱棣病死在途中。

由于明成祖称燕王时与兀良哈部关系较好,靖难之役时,兀良哈部曾出兵从征,立有军功,成祖继位后封兀良哈各部首领以军职,并赐与耕牛农具,关系比较融洽。关系最紧张的是西部的瓦刺。瓦刺人在明初分三部分,其中马哈木部最大,明朝封马哈木为顺宁王。马哈木以明朝原封鞑靼部阿鲁台为名,发兵攻内地,被明成祖亲征打败。马哈木死后其子脱欢统一了各部,又统一了鞑靼部,脱欢尊鞑靼首领为汗,自称太师,沿袭顺宁王,掌实权。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太师位,梦想“求大元一统天下”,效法成吉思汗,忽必烈,向中原扩张。

此时已是明中期,英宗在位,太监王振专权,朝政腐败,边备松驰,明王朝以“通贡”厚赐来安抚瓦刺人,成为明王朝的沉重经济负担。王振粉饰太平,凡瓦刺人所请,无所不给,使瓦剌人的胃口越来越大。有一次,瓦刺人来京贡马,明朝按来人数赏赐,瓦剌多报为三千五百(实际二千五百),王振怒,令礼部按实口给赏,引起也先的反叛。正统十四年(1449)也先发四路大军南征,并亲征大同;大同告急“边报”一天十几次送到北京,王振挟英宗亲征,毫无准备即带五十万人迎击瓦刺,经宣府西行,刚到大同,发觉其它地方接连陷落,大同成了孤地,便急忙退兵到宣府。也先率军追赶,又奔怀来城,行至离城二十里处的土木堡时,王振以随行物品未到而等待,没能及时入城,被也先围在土木堡,也先先议和,英宗许之,准备出城转移,刚一移营,也先即率军杀入,官军死伤大半,王振诸人被敌军所杀,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英宗被俘后,在敌营写信给怀来守臣,守臣送到北京。当时京师兵不及十万,人心动乱。太后、皇后没了主见,大臣请迁都南京,学士于谦力拒,说:“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独不见南渡乎?请速召勤王兵,誓以死守”。三天后,太后见英宗无音讯,即令成王朱祁钰总百官,又立为帝,即景泰帝(代宗);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守住京师,十月也先进攻京师,于谦率军抵抗,大败瓦刺军;也先以杀英宗要挟攻占北京,于谦提出了“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也先阴谋未能得逞。

后来也先又数次进逼北京,均被打退,第二年也先与明议和,放回英宗。英宗以“太上皇”名义住在南宫。八年后, 代宗病危,在宦官曹吉祥和原主张迁都的徐亨等人的支持下,英宗重新登基,史称“夺门之变”或“南宫复辟”。英宗迁怒于谦“社稷为重君为轻”,杀于谦,现北京仍有“于忠肃公神祠”(东单内)。

后来瓦刺部发生分裂,也先被杀后,势力衰落,东部鞑靼势力崛起。到嘉靖年间,俺答汗强大起来,又南下进攻大同;后鉴于力量不及,与明修好。俺答汗死后,其妻三娘子掌权,与明和好,封忠顺夫人,三娘子掌权后,明与蒙人民在张家口,大同等开马市,官民交易,没发生大的冲突。

为了防止蒙人的再度袭扰,明政府也趁和平时期修筑边城,先后设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苏州、太原、固原九个要镇,史称“九边”,有重点地把守,同时又整修长城,现存的长城即是明中期为防蒙人而修筑的。后蒙人附于女真(满人)

二、藏族与西南地区

今日藏族居住的西藏,明代称乌斯藏。明初分为几个互不统属的几个政权,最大的是帕木竹巴,为元代十三个“万户”之一,明初派使者入藏,与帕木竹巴政权取得联系,其头目称“监藏”,时为章阳加沙,被明封为“灌顶国师”(洪武五年),次年章阳加沙派使入贡。成祖时又封其它政权首领为“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元帅府、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

西藏当时的政体是政教合一,喇嘛教主掌实权。喇嘛教又分为很多教派,有红教、白教、花教等,与元代一样,奢侈腐化,后从青海藏人中兴起格鲁派,称黄教,学行并举,不娶妻,不与世俗争权,迅速发展,其教主为宗喀巴;宗喀巴死后其两弟子根敦朱、凯朱杰为“呼毕勒罕”(化身),传其衣钵,称班弹一世,达赖一世。万历时,三世达赖与蒙古的联系加强,长期驻西宁;同时上书给内阁首辅张居正,请万历帝批准其在西藏的地位。明末,达赖五世和班禅四世借助蒙古人的力量推翻原在西藏统治的花教派,掌握了西藏政权。现传至十六世,班禅在北京,达赖在印度,以达赖为主,与明王朝联系密切了。

终明之世,西藏掌权的教派都受明王朝册封,常到京朝见,有时一次来数百人。明王朝除赏赐之外,还在今甘肃,青海、四川诸地设“茶马互市”。

三、畏兀族与西北边疆

明初天山南北是畏兀人居住的地区,由察合台的后代统治,分裂为许多封建政权,最大的是于阗和别失八里,彼此纷争攻掠,但与明无冲突。洪武二十四年,别失八里的首领(汗)遣使向明朝贡马;永乐二年明军占据通往西域的要道哈密城,册封其王为忠顺王,以后历代都受明王朝册封,到宣武时,畏兀族向明王朝称臣的达七八十部。

但十五世纪中期,吐鲁番部兴盛,兼并领近部落,攻占哈密等地,控制了河西走廊。

四、苗、瑶、壮、彝、高山等族

明代云贵、两广、四川、湖广一带居住着苗、瑶、壮、彝等少数民族,多数尚处在奴隶制时代。元朝时,由当地首领统治,称“土官”,受中央册封。

明政府在云南、贵州设立布政使司,有计划地裁减土官,在一些地区保留土官;在一些地区派出汉人任职,称“流官”,土流兼治;后又采取镇压和提升“士官”为流官的办法,实行“改土归流”;以达到逐步加紧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但明政府的搜刮,特别是流官的贪婪,常激化地方与中央的矛盾。但一直没闹大的分裂。

高山族后住在台湾岛,在明代称“番”,为农业民族、兼营渔猎,在明代尚处在原始社会末期。

明代有越来越多的东南大陆的汉人渡海到台湾,包括饥民到此垦荒,到明后期,台湾已有汉人十多万。明政府也继续元朝的澎湖巡检司,在澎湖诸岛增加驻军,并派水军每年春冬到此巡查,当时的钓鱼岛,赤尾岛也在澎湖的统辖范围。(有些岛屿无法久住,故无人长期占据,钓鱼、赤尾诸岛迄今与日本有争议,但明朝时应属中国,明人陈促《使琉球录》有记载,清末慈禧还将钓鱼岛赐给盛宣怀)。

五、满族与东北地区

明代,在东北地区居住着朝鲜、蒙古、赫哲、鄂伦、满等民族,其中最大的是满族。满族与金朝的女真是同一民族的不同支系,明代的满族在明初仍称女真,因未进中原而没被同化,一直是在东北的一部分。

由于在东北广大地区(不限今天东北的范围),女真各部发展情况不同,形成了三部:最北部乌苏里江流域的称“野人女真”,中部松花江中游的称“海西女真”,南部长白山,牡丹江一带的称“建州女真”。明初永乐年间,设奴尔干都司(元“征东元帅府”旧址在特林,今苏联尼古拉耶夫斯吉,即庙街一带),统辖女真部,又在建州女真地区设立建州卫,建州左卫(左卫的指挥使猛哥帖木儿即清皇室的祖先);英宗正统时,又设右卫,是为“建州三卫”。与奴尔干都司一起,统辖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抵外兴安岭,南至日本海的广大地区。明政府派兵轮番驻守,并派使者巡视,如太监亦失哈以钦差大臣身份巡视努尔干都司,在治所特林修永宁寺,并立碑(敕修永宁寺记、重修永宁寺记)。明还在东北设几十个驿站,以传达政令。

明初女真三部均处在奴隶制阶段,到明后期各部又因发展不平衡而分裂混战;但经济的发展又形成了统一各部的基础。到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就统一了女真各部。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是建州左卫批挥使猛哥帖木儿的后代。他的祖父和父亲均在万历十一年与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战斗中死去。此次战事是建州女真苏克苏护诃部首领尼堪外兰挑起的,努尔哈赤的父祖以十三块遗甲起兵,立志讨尼堪外兰报仇,三年后擒杀尼堪外兰,接着又开始了征服诸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先后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兼并了野人女真的一些临近部落,以及附近的其它民族部落。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即汗位,建国号大金(后金)。努尔哈赤就是后来的清太祖。(继承女真金朝,“爱新觉罗”意即女真金朝的遗族,故称“大金”)。

后金建立前后,女真各部仍处在奴隶制阶段。努尔哈赤整顿了各部,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尤其是创立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措施,如八旗制度。

原来女真人游猎时,每十人为一单位,各交一只箭给头目,称牛录,头目称牛录额真。努尔哈赤在建金前(1601年)即整顿牛隶,扩充为每牛录三百人;五年录为一甲剌,五甲喇为一固山,当时组成四个固山分别以红白黄兰旗为标志(“固山”满语“旗”之意)。到1614年又增加四旗,以镶红、镶白、镶黄、镶兰为标志,前后共为八旗。将全部女真人都编制在八旗之中。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的社会组织,兵丁平时生产,战时出征;八旗头目(固山额真)全由努尔哈赤的儿子,侄儿充任,即是军事首领,也是行政头目,最后皆听命于努尔哈赤。(与女真金朝的猛安谋克相似),八旗制度的建立了军事战斗力,也促进了本民族社会的进步。

努尔哈赤在统一各部的战斗中,曾受明朝封赏为指挥使,龙虎将军,势力扩展后,以明杀其父、祖,将进攻矛头指向明朝,开始攻占旅顺等地,很快明军在东北处于守势,努尔哈赤很快占领沈阳,辽阳等七十余城。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第二年,努尔哈赤攻宁远,受到明将袁崇焕的抵抗,努尔哈赤受伤,半年后病死。其子皇太极继位后,避开袁崇焕,从喜峰口越过长城,直逼北京,又被袁崇焕击溃。这时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杀害了袁崇焕。崇焕死后,东北地区的明将耿仲明,尚可喜等相继投降,皇太极很快占领了山海关外除宁远之外的全部要地。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族名为“满州”以掩盖大金时女真人臣服明朝的历史。,

皇太极建清前后,仿照明朝制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政权机构;除原八旗外,又设蒙八旗、汉八旗、共二十四旗;同时将正黄、镶黄、正兰三旗称“上三旗”,由皇太极亲自管辖。

原在努尔哈赤统治时,金又实行“计口授田”,每男丁授田六晌,每三丁合耕官田一响,二十丁抽一兵。皇太极予以改进,设立“庄田”,十三丁为一庄(后压缩为八丁),给田百响,牛七头,八十响白用,二十响交官。这是封建庄园的剥削方式。

在政治经济军事政策的基础上,随着力量的壮大,用招集征讨的手段,皇太极在位时统一了整个东北地区。

      以上是北京文都考研网给出的“2021考研313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明朝对边疆各族与边疆的治理”,希望对2021历史学考研儿们,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有所指导!祝2021考研顺利!

推荐阅读:

2021考研313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总结

扫一扫

进考研专属交流群 获取更多考研干货资料

优先参加最新福利活动

我要吐槽

    • 文都考研课代表

    研友互动

    199管理类联考
      微信交流群

    396经济类联考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