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统考心理学,要识记的知识较多。对于备考2021统考心理学考生而言,在基础阶段,应注重牢固核心知识点。接下来,北京文都考研网为心理学考研学子提炼出了“312统考心理学知识:空间知觉”,供考生参考。
2021考研312统考心理学知识:空间知觉
一、形状知觉
形状是物体所有属性中较重要的属性。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形状的整体认识,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1.形状的特征分析:
对物体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
2.轮廓与图形
图形是视野中的一个面积,它借助可见的轮廓从背景中分出来,轮廓代表了图形和背景的一个分界面。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而且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轮廓掩蔽或图形掩蔽说明人们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
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主观轮廓表现了视觉系统的一个特点: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就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图形。也有人认为,主观轮廓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
3.图形组织的原则
4.形状识别:
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人对图形的识别不仅依赖于当前输入的信息,而且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要包括物体识别、面孔识别和文字识别。
5.注意在图形知觉中的作用
(1)不注意盲视:
当注意指向某个物体时,周围其他的物体就可能视而不见。
(2)特征捆绑问题:
人脑是如何将不同的特征联合在一起的问题。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6.眼动和形状知觉:
微跳对于维持视觉映像和避免局部适应有意义,维持知觉形状的稳定性。跳动与信息提取有关,再认图形的成绩依赖于观察时注视点的数量。
二、大小知觉
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似乎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大小=视像大小×距离。
埃默特定律:视网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即:a=A/D。其中,a视网膜成像的大小,A是知觉上物体的大小,D是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2.大小知觉的影响因素:
(1)物体的熟悉性;
(2)临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3)体态变化。
三、深度与距离知觉
(一)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1.调节是指晶状体的形状(曲度)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2.辐合是指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是双眼的机能。可用辐合角来表示,辐合角的大小为人们提供了物体距离远近的信息。
(二)单眼线索(物理线索)
1.对象重叠(遮挡):一个物体掩盖或遮挡另一物体,被掩盖的物体知觉得远些。
2.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火车轨)。
3.空气透视:是指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包括空气的过滤作用和由它引起的光线的散射。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
4.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高的显得远些。
5.纹理梯度(结构级差):指视野中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
6.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
7.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8.明暗和阴影:阴影反映了相对于光源的位置,由此产生的物体各部分明暗差异,成为深度知觉或距离知觉的线索。同时,明亮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近些,而灰暗或阴影中的物体会被知觉为远些。
9.相对大小:在平面上,相对大的物体看起来近,而相对小的物体看起来远。
(三)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人的两眼相距约65毫米,当用两眼看同一物体时,这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上的视像就有了差异,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它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的线索。如果两眼成像部位相差太大,则会产生双像,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非对应部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与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当距离超过1300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距离的判断失去作用。
以上是北京文都考研网给出的“2021考研312统考心理学知识:空间知觉”,希望对2021心理学考研者们,在复习专业课时有一定的帮助!祝2021考研成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