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历史学综合中的中国古代史,占试卷分值约30%。因此,备考2023统考历史学考研者们,在看中国古代史部分,一定要多花点时间。下面,小编为帮助考生快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重难点,特意分享-313中国古代史知识:古代科举制演变历程影响,供考生参考。
2023考研313中国古代史知识:古代科举制演变历程影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以考试为核心的选官制度。一般认为科举制形成于隋唐时期,此后历代又有沿袭发展,直至清末而废除,共历时1300余年。
1.演变历程
(1)科举制的萌芽
自汉代以来,察举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变化构成了科举制诞生的前提。大致有以下几点:察举的中心环节由举荐转移至考试;察举的标准由兼及孝悌、吏能,变成以文化知识检验为主;考试程式不断严密化、规范化;南北朝时期自由投考萌芽;学校与察举之结合日益紧密;入仕、铨选与考课的区别分化,日益清晰。
(2)隋唐时期科举的诞生
隋文帝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设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贡之科。隋炀帝时期添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唐朝科举分常科与制科。常科每年举行,只限平民参加;制科由皇帝特诏举行,有官位者亦可应试。常科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种科目,其中以明经与进士最为重要。唐朝应科举者主要有两类:中央官学学生学成考试合格即可应举;地方士人投牒自陈于州县,经考试合格举送尚书省应试,称为“乡贡”。唐朝科举及第只是取得入仕的“出身”,即做官资格,需要经过铨选才能真正获得官职。武周时,专门创立武举,专门选拔军事人才,由兵部主持。
(3)宋朝时期科举的完备
唐朝时期科举并未得到充分发展,有荐举制的残余“行卷”,以至形成请托奔竞之风。宋朝则形成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三年一考。科举规模明显扩大,录取人数数倍于唐。宋朝考试手段更加严格,有搜身、弥封、誊录、锁院、别试等手段,力求做到公平竞争,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朝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而科举出身者升迁前景远较其他仕途优越。王安石变法时,曾对科举进行改革,以经义、时务策为主要考试内容,以《三经新义》为科举取士的依据。
(4)辽、西夏、金、元的科举
辽、西夏、金、元均为少数民族政权,都有开设科举,但重要性有所不同。辽朝科举地位不算重要,仅针对汉人,契丹人不得应试,汉人大族入仕也多不由此途。西夏中后期开设科举,有童子科、进士科,宗室子弟亦可应举。金朝科举有乡试、府试、会试、御试四级,另有女直进士科。元朝时期开设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但科举取士人数极少,进士地位与仕途也难望唐宋之项背。蒙古、色目人也可参加科举考试,难度较汉人简单。
(5)明清时期科举的进一步发展与僵化
明朝科举考试与学校密切结合,士子需要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生员资格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试。正式考试三年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较多,其中以四书义、经义最为重要。科举作文必须根据程朱理学注疏,模仿古人语气发挥,需要遵循固定格式,史称“八股文”。中乡试者称举人,可以直接做官,也可以继续参加会试。
清廷入关之初即迅速开设科举,以满足汉族士大夫的入仕需要。康熙十七年,诏于常规科举之外临时增开特科取士,名为“博学鸿辞科”,重点拉拢士大夫中的知名人士。清朝科举内容大体与明朝相同,依然是“八股取士”。
2.历史影响
(1)公平、公正地选拔了大量合格的人才。相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举荐制等,科举制无疑非常公平。它不论出身、门第,凡是有真才实学都可以来晋身政坛,是一种非常合理的选拔人才的制度。
(2)改进了行政效率。科举制选举出了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官吏,他们远远不同于以往凭借门阀入仕的不学无术的官员,具有真正才能,能够有效地改进行政效率。
(3)进一步削弱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提升了庶族的势力。科举制吸收了来自下层的大批官员,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巩固了统治。
(4)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学术事业有推动作用。以经典为考试内容,对于文化的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塑造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5)科举制的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尤其是八股取士,形式呆板,内容僵硬,极大地限制了士人才学的发挥。
作为一项重要选官制度,科举制对我国的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综上是“2023考研313中国古代史知识:古代科举制演变历程影响”,希望对2023统考历史学的考生们,在复习上面有所帮助!如果你还可以努力可以付出,就不要轻言停止和放弃。在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之前,一切都还没有什么真正的结果。继续加油,相信自己会实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