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讯

咨询热线8:00-24:00 400-0999-680

首页 考试资讯考研专业课 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知觉

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知觉

时间:2021-11-09 13:57:51 编辑:leichenchen

      统考312心理学考研专业课,要看的书目较多。为了帮助备战312的2023考研者们,学好专业知识。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出-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知觉,供考生参考。

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知觉

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知觉

一、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引起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有觉察、分辨和确认三个作用。

二、知觉的组织原则

①邻近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空间上彼此接近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②相似性:视野中具有相似性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③对称性: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④良好连续:具有良好连续的几条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⑤共同命运:视野中某些成分按共同方向运动或变化时,容易组成图形。

⑥封闭:视野中封闭的线段容易组成图形。

⑦线条朝向:视野中方向相同的成分容易组成图形。

⑧简单性: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

三、知觉的特性

1、知觉理解性

(1)含义:在知觉事物的过程中,人们根据已知线索,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并进行检验,最后对知觉对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使其具有一定意义的特性。

(2)影响因素:①个体以往经验;②词语的作用;③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以及定势等。

(3)作用:①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②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③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2、知觉整体性

(1)含义: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物体的各部分和各属性结合起来,知觉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2)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包括刺激物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3)作用:大大改变了知觉事物的能力;整体知觉会抑制个别成分(部分或细节)的知觉。

3、知觉选择性

(1)含义: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背景。如两可图形。

(2)影响因素:

①客观上,包括对象和背景间的差异、对象的活动性、对象特征;

②主观上,包括有无明确目的或态度、定势(知觉定势指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的现象)、兴趣等。

4、知觉恒常性

(1)含义: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有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明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和方向恒常性。

(2)影响因素:

①视觉线索,即各种参照物提供的物体、距离、方位和照明条件的信息。

②知识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建立了大小与距离、形状与观察角度的联系。当观察条件改变时,利用已经建立的这种联系保持对客观世界较稳定的知觉。

四、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方位定向等。

1、形状知觉

(1)含义: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2)形状的特征分析:对物体形状的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这些原始特征包括点、线条、角度、朝向和运动等。视觉系统对这些特征的检测是自动的,无须意识的努力。

(3)轮廓与图形

①轮廓含义:代表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

②轮廓掩蔽:也称图形掩蔽,是指一个物体的轮廓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它说明人们在知觉物体形状时,轮廓的形成需要时间。

③主观轮廓:也称错觉轮廓,是指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

(4)形状识别: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形状是什么,主要包括物体识别、面孔识别和文字识别等。词汇识别要求更多的左半球参与,面孔识别要求更多的右半球参与,而一般的物体识别要求两半球共同参与。

(5) 注意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①不注意盲视:由于不注意刺激物而引起的盲视。

②特征捆绑问题:在特征整合中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没有注意参加时,特征可能是游离的,因而可能出现错误的结合;在注意的参与下,人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2、大小知觉

(1)含义:脑对物体大小知觉的反映。

(2)影响因素:

①大小—距离不变假设(埃默特定律):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公式:a=A/D(a是网像大小、A是物体的大小、D是对象与眼睛的距离)。

②物体熟悉性:当熟悉的物体距离改变时,虽然网膜投影的大小随之改变,但熟悉的大小使人们能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

③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两个实际大小相等的物体,当一个物体处于大物体包围中,它看上去显得小;反之则显得大。

④体态变化:当观察者俯视或者仰视时,知觉对象都会缩小。

3、深度知觉

(1)含义:大脑对物体深度知觉的反映,又叫立体知觉、远近知觉或距离知觉,即把物体知觉为立体的、三维的知觉。个体知觉深度都是依赖于线索的,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和双眼线索。

(2)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①眼睛的调节:晶状体的形状(曲度)随距离的改变而变化。看近处的物体时,眼睛的晶状体曲度变大;物体移向远方时,眼睛的晶状体曲度变小。调节作用只能在1~2米内起作用。

②双眼视轴的辐合:辐合是指双眼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汇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是双眼的机能。辐合可用辐合角来表示,物体离得越近,辐合角越大;物体离得越远,辐合角越小。

(2)单眼线索

①对象重叠(遮挡):一个物体掩盖或遮挡另一物体,被掩盖的物体知觉的远。

②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趋于接近。

③空气透视:近处物体清晰,远处物体模糊,人们根据这个推断物体的远近。

④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视野中两个物体中相对位置高的,显得远些。

⑤纹理梯度(结构级差):指视野中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远处对象密度大,近处对象密度小。

⑥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近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的物体看上去移动得慢,方向相同。这由同一时间内距离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运动范围的不同造成。

⑦运动透视:当观察者向前运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

⑧相对大小

⑨明暗和阴影

(3)双眼视差

两眼相距大约65毫米,因此,同一物体落在两眼视网膜上视像就有了差异,两眼上略有差异的视像叫双眼视差,它是产生深度知觉的主要的线索。如果两眼成像部位相差太大,则会产生双像,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当距离超过 1300 米时,两眼视轴平行,双眼视差为零,对距离的判断失去作用。

4、方位知觉

(1)含义:脑对物体方位知觉的反映,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方位定向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2)视觉方位定位:人类根据周围环境的参照物,通过视觉,例如太阳、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天空和地面、人和外界的物体的关系来判断方位。

(3)听觉方位定位

①听觉定向能力主要来自两耳听觉的差异,即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

②其定向规律有:来自人体左右两侧的声源容易分辨;头部中切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两耳连线为垂直于底面的直线,作圆锥,则圆锥面上各点发出的声音容易混淆。

五、知觉的信息加工

1、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①自下而上的加工:又称数据驱动加工,知觉系统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是从周围的环境获取感觉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给大脑以抽取并加工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

②自上而下的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对刺激物意义的确定有一定的定向作用。即较高级的、整体的加工影响低级水平特性的加工。强调知觉者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对活动准备态度和期待,尤其是知识经验对知觉加工过程的影响

③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的关系:非感觉信息越多,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就越少,因而自上而下的加工占优势。非感觉信息越少,就需要越多的感觉信息,因而自下而上的加工占优势。

2、模式识别理论

(1)模式和模式识别的含义:

①模式就是由若干个元素集合在一起组成的一种结构,或者说在我们周围的具有某种结构的客体。

②模式识别就是人们把输入刺激,即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匹配,并辨别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2)模式识别理论

①模板匹配理论:长时记忆中存储了各种各样来自个体生活经历的外部模式的缩小的拷贝或复本,即模板,这些模板与现实环境中的刺激模式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识别是刺激模式与人脑中模板产生最佳匹配的过程。

②原型匹配理论:记忆中储存的不是与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模式识别是在记忆中找到与当前的刺激模式最相似的原型的过程,不需要严格匹配,只要存在相应的原型,新的、不熟悉的模式也可以得到识别,这是一种近似的匹配。

③特征分析理论:组成模式的元素或成分称为特征,模式可以分解为特征,在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较合适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塞尔弗里奇将模式识别过程分为4个层次,即映象鬼、特征鬼、认知鬼和决策鬼。

④结构优势描述理论:模式识别与其所处的环境信息有密切联系,整体结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它们统称为结构优势效应。包括字母优势效应、字词优势效应、句子优势效应、客体优势效应。

六、错觉

1、错觉的含义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物体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2、错觉的种类

(1)大小错觉

(2)形状和方向错觉

(3)螺旋和运动错觉

(4)明暗错觉

3、错觉产生的原因

(1)眼动说:在看几何图形时,眼球会跟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扫描的运动,而眼球运动的方向会影响到眼球运动的速度,这就会导致错觉的产生。

(2)移情说: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于图形的某部分,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图形上面,因而引起视觉变形。

(3)完形倾向说: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某种完型的倾向,这种倾向夸大了似乎能分开的事物各特征间的距离,因而引起错觉。

(4)透视说:由于图形通过透视暗示着深度,因而导致图形大小知觉的变化。

(5)常性误用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颠倒。

(6)神经抑制作用说:在看两个接近的图形时,它们所引起的相邻的神经细胞的活动会发生侧抑制的作用,从而导致看到的图形发生了位置的移动,造成错觉。

      综上是“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知觉”,希望对复习312心理学考研学子们有所帮助!预祝2023考研顺利!

推荐阅读:

2023考研统考312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扫一扫

进考研专属交流群 获取更多考研干货资料

优先参加最新福利活动

我要吐槽

    • 文都考研课代表

    研友互动

    199管理类联考
      微信交流群

    396经济类联考
      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