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的备考,对于2020中医考研学子而言,尤其重要。因为中基是307中医综合试卷中较重要的一部分科目。接下来,北京文都考研网为助中医考研学子,一臂之力,整理出307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脏与脏的关系,供考生参考。
2020考研307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脏与脏的关系
1、心与肝之间的关系
主要体现于血液和神志两方面。
(1)心主血,肝藏血
① 人体的血液,生化于脾,贮藏于肝,通过心以运行全身。
② 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则血运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
③ 正是由于心和肝在血行方面密切相关,故在临床上“心肝血虚”亦常常同时出现。
(2)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
2、心与肾之间的关系
心与肾在生理上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心肾相交”。心肾相交的机理,主要从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来阐发。
3、肺与脾之间的关系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两个方面。
(1)机体气的生成
主要依赖于肺的呼吸功能和脾的运化功能,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是组成气的主要物质基础。
(2)在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
①生理上
主要是由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脾的运化水液、输布津液所构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助于脾的运化水液功能,从而防止内湿的产生。脾的转输津液,散精于肺,不仅是肺通调水道的前提,而且,实际上也为肺的生理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
②病理上
肺脾二脏也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方面:脾气虚损时,常可导致肺气的不足;脾失健运,津液代谢障碍,水液停滞,则聚而生痰、成饮,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可出现喘咳痰多等临床表现。所以说“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病日久,也可影响到脾,而致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或使脾气虚,从而出现纳食不化,腹胀,便溏,甚则水肿等病理表现,称之为“上病及中”,亦是“培土生金”治法的理论依据。
4、肺与肝之间的关系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机的调节方面。
① 肺主降而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对于全身气机的调畅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② 若肝升太过,或肺降不及,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病理表现,称之为“肝火犯肺”。
③ 相反,肺失清肃,燥热内盛,亦可影响肝,肝失条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
5、肺与肾之间的关系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水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两个方面。
(1)水液代谢相互为用
① 肾为主水之脏,肺为“水之上源”,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有赖于肾的蒸腾气化。
② 肾的主水功能,亦有赖于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
③ 病理上,肺失宣肃,通调水道失职,必累及于肾,而致尿少,甚则水肿;肾的气化失司,关门不利,则水泛为肿,甚则上为喘呼、咳逆倚息而不得平卧。即如《素问·水热穴论》所说:“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2)呼吸运动相互配合
① 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的呼吸深度需要肾的纳气作用来协助。肾气充盛,吸入之气方能经肺之肃降而下纳于肾,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
②若肾的精气不足,摄纳无权,气浮于上;或肺气久虚,久病及肾,均可导致肾不纳气,出现动则气喘等症。
(3)阴阳护资
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所以肺阴虚可损及肾阴。反之,肾阴虚亦不能上滋肺阴,故肺肾阴虚常同时并见,而出现两颧嫩红,骨蒸潮热,盗汗,干咳音哑,腰膝酸软等症。
以上是北京文都考研网给出的“2020考研307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脏与脏的关系”,希望对大家在背诵中医基础理论时有所帮助!祝2020考研成功,加油!
推荐阅读: